企业文化

今日处暑!“处暑在头,三九穿单”,今年处暑在哪,有何预兆?

今日处暑!“处暑在头,三九穿单”,今年处暑在哪,有何预兆?



时光如流水般匆匆逝去,今年那热烈而充满活力的夏天已悄然落幕,而即将登场的是带着丝丝凉意的处暑节气。

处暑,作为24节气中的第14个节气,它也承载着古人的智慧。

古人凭借着对大自然敏锐的感知和长期的观察经验,能够依据处暑出现的具体日期,来推测未来日子的冷暖变化。

其中,那句广为流传的农谚“处暑在头,三九穿单;处暑在中,三九暴雪”,就能让我们提前对今年冬天的冷暖态势做出初步的判断。

01 处暑节气

处暑节气的起源,与古代农民对星象的观测、对气候特征的细致把握以及对庄稼生长规律的深入研究有关。

在漫长的岁月中,农民们以其独特的智慧和敏锐的感知力,发现每逢8月23日左右,大自然便会悄然发生变化,天气逐渐由炎热转向凉爽。

于是,他们将这一天视为暑天的终结,赋予其特殊的意义。

“处”字,与“出”谐音,其蕴含着终止、结束之意。“处暑”二字组合在一起,也表达了夏天结束的含义。

通常情况下,处暑会在每年的8月23日前后如约而至,前后的时间误差一般不会超过一两天。而今年,处暑恰好提前了一天,于8月22日来临。

在处暑这一天,太阳的直射点会持续向南移动,这一变化直接导致气温逐渐降低。

在这段过渡时期,中午时分仍可能残留着夏日的余温,让人感觉较为炎热。

然而,当清晨和傍晚来临,人们便能感受到那丝丝缕缕的凉意,仿佛在提醒人们秋季的到来。

处暑时节,民间的习俗也很多。

在这一天,古代的老百姓们常常会携家带口前往郊外,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尽情享受那秋高气爽的宜人美景。

他们或是悠然地漫步在山间田野之间,目光所及之处,是逐渐染上金黄色的稻田,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金色的波浪此起彼伏

他们也能看到那挂满枝头的果实,这些果实散发着诱人的香气,是大自然给人类的慷慨馈赠。

在这美好的景致中,人们深深感受到了秋天带来的宁静与丰收的喜悦,内心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恩与满足。

在一些沿海地区,还有独特的开渔节。

球盟会APP

对于沿海的渔民们来说,处暑过后,海洋中的鱼虾贝类经过一个夏天的生长,变得更加肥美,此时正是出海捕鱼的黄金时期。

为了祈求出海平安顺遂、捕捞到丰富的鱼货,渔民们会在处暑当天举办一场盛大而庄重的开渔仪式。

在这一天,港口彩旗飘扬,锣鼓喧天,热闹非凡。一艘艘渔船整装待发,船头系着红绸,寓意着吉祥如意。

渔民们身着盛装,怀着对大海的敬畏之心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举行庄重的祭祀仪式,祈求海神保佑。

这场盛大的仪式不仅是对传统渔业文化的传承,更体现了人们对海洋的尊重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02 什么是三九

三九,指的是从冬至逢壬日开始计算的第三个寒天,被视为一年之中最为寒冷的阶段。

三九的由来,与古代农民对寒冷程度的精心划分紧密相连。

冬至,作为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具有独特的天文意义。

今日处暑!“处暑在头,三九穿单”,今年处暑在哪,有何预兆?

从这一天起,太阳的直射点虽然开始逐渐向北移动,但由于地面热量散失的速度仍然大于吸收的速度,因此气温依旧处于较低的水平。

随着时间的推移,寒冷不断积累,到了三九期间,寒冷的程度达到了极致,成为一年当中最冷的一段时间。

在三九时节,民间也衍生出了许多独特而温馨的习俗,其中,吃饺子这一传统美食成为了人们在寒冷天气中的温暖慰藉。

热气腾腾的饺子,包裹着各种美味可口的馅料,一口咬下,不仅能温暖人们的身体,更能在心灵深处带来一份浓浓的满足感和慰藉。

此外,数九也是一个古老的传统,人们通过日复一日地数九,详细地记录着寒冷日子的进程,满心期盼着春天的早日到来。

在数九的漫长过程中,人们还创作了众多与数九相关的歌谣和诗词,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作品,为冬日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和诗意。

03 处暑与三九的关系

尽管处暑与夏天紧密相连,三九与冬天的寒冷有关,这两个看似遥不可及的时间节点,实际上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倘若处暑出现在月初,依照古老的谚语所述,待到三九严寒之际,人们或许会经历相对较为温暖的天气。

“三九穿单”这句夸张的表述,并非意味着真的只需穿着单薄的衣物就能抵御寒冷,而是形象地传达出这一时期天气相对温和的特点。

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处暑来得较早,意味着夏季的热力消散得较为迅速,秋季的凉爽提前到来,从而对后续冬季的气温分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整个气候系统在前期完成了较为充分的能量释放和调整,使得冬季的气温波动相对较为平缓,减少了极端寒冷天气出现的可能性。

反之,倘若处暑在中旬降临,情形则会截然不同。

谚语中所提到的“三九暴雪”,预示着在这一时期可能会遭遇极端恶劣的降雪天气。

这或许是由于处暑来得较晚,夏季的余热在大气中积聚较多,随后在季节转换的过程中,气候的调整更为剧烈和复杂。

当冬季的脚步临近,冷空气的势力可能会显著增强,一旦与暖湿气流相互交汇,便容易形成大规模的降雪天气。

在这种情况下,冬季的气温可能会出现较大幅度的起伏,给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带来诸多严峻的挑战。

04 今年冬天冷不冷?

今年的处暑是农历的七月十九,参照“处暑在中,三九暴雪”的说法,今年冬天可能会较为寒冷。

面对这样的预测,我们可以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以更好地应对可能到来的寒冷天气。

从农业生产的角度来看,处暑与三九的关系对于农民合理安排农事活动具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

倘若预计冬季较为温暖,农民可以灵活地调整农作物的种植品种和时间,优先选择更适宜温暖气候的作物,并提前做好相应的防寒措施准备。

例如,提前搭建温室大棚,为农作物创造一个相对稳定的温暖环境,有效抵御可能出现的低温天气。

合理进行灌溉,保持土壤的适度湿润,增强土壤的保温性能,从而提高农作物的抗寒能力。

而如果预计冬季寒冷且多雪,就需要更加注重农作物的保暖和抗寒工作,确保农作物能够安全越冬。

比如,为果树精心包扎保暖材料,如稻草、塑料薄膜等,有效防止冻害对果树造成的损害。

提前储备充足的饲料和草料,为家畜在寒冬中提供充足食物,确保它们能够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抵御严寒的侵袭。

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而言,了解处暑和三九的气候变化趋势,同样有助于我们更科学合理地安排衣食住行。

在处暑时节,由于气温的变化较为频繁,我们需要根据天气的实时情况适时地增减衣物,避免因温差过大而导致感冒、发烧等疾病的发生。

在饮食方面,多食用一些具有滋阴润燥功效的食物,有助于调理身体,适应季节的转换。

同时,要格外注意预防秋季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和肠胃疾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而在三九严寒来临之前,我们应该提前准备好各种保暖用品,如厚实的棉衣、围巾、手套、帽子等,以抵御刺骨的寒冷。

合理规划出行的路线和时间,尽量避免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外出,确保出行的安全和便利。

在家中,要保持室内温暖舒适,也要在恰当的时间开窗通风,更新屋内的空气,营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

05 农谚的现代意义

这句流传已久的农谚,凝聚了先辈们长期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宝贵的参考价值。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现代化进程的飞速发展,气候的变化变得愈发复杂和难以捉摸。

我们不能单纯地、完全地依赖农谚来精确预测每一年三九的冷暖情况。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宏观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愈发频繁和剧烈,传统的气候谚语或许不再像过去那样具备绝对的准确性和普遍适用性。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当将这些古老的智慧弃如敝履,而是应当以更加理性和客观的态度对待它们。

我们要将现代科学的先进方法和丰富的气象统计数据引入到气候预测和应对的工作中,充分发挥科技的力量,提高我们对气候变化的认知和预测能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全面、准确地预测和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各种不确定性,更好地适应和应对不断变化的气候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